用户8628454749345
安徽和县:经济发展快速跃升的区位密码与现实挑战
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浪潮中,安徽和县以黑马之姿实现经济总量五年跃升五个位次,2024年GDP突破423亿元,首次跻身全省县域前20强,2025年更以综合测评第七名的成绩入选安徽县域高质量发展十强。这座长江之畔的千年古县,正通过区位重构与产业革新书写着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。
一、区位优势催生发展加速度
和县坐拥55公里长江黄金岸线,与南京浦口区隔江相望,宁和高速、G4231宁九高速等交通动脉的贯通,使其深度融入南京都市圈1小时经济圈。这种"左拥南京、右揽合肥"的区位格局,催生出独特的产业协作模式:浦和产业合作示范区累计引进62个项目,总投资超323亿元,形成"研发在南京、生产在和县"的创新飞地效应。2024年,全县70%的蔬菜直供长三角市场,天能电池等新能源龙头企业依托区位优势,构建起跨区域产业链。
长江经济带生态修复工程更赋予和县绿色发展新机遇。浮沙圩湿地公园通过植绿补绿10万株耐湿树种,打造出"零点公园""和州之心"等生态景观,不仅吸引江豚重现长江,更催生出年接待游客240万人次的文旅新经济。这种生态价值转化,使和县在2025年安徽县域绿色转型维度排名中位列前列。
二、产业革新构筑发展新引擎
传统农业大县通过数字赋能实现华丽转身。43万亩菜园搭载物联网系统,清晨采摘的辣椒中午即可端上南京餐桌,52亿元全产业链产值背后是"五个能人"掀起的三次产业革命:从80年代设施蔬菜起步,到90年代秋延后栽培技术突破,再到如今数字农业系统精准调控,和县蔬菜品牌已形成全国影响力。
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崛起更为经济注入强动能。天能电池构建的九大智能系统场景,使产值三年间从35亿元跃升至51亿元;禾臣新材料突破光掩膜版量产技术,带动半导体材料产业集群成型。2024年,全县战新产业产值同比增长16.8%,占规上工业比重达42.1%,化工新材料全产业链产值突破120亿元。
三、现实挑战掣肘发展质量
尽管成就斐然,和县仍面临三重发展瓶颈:其一,产业结构待优化,传统农业占比仍超30%,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不足20%;其二,创新要素集聚不足,全县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仅1.8%,低于全省平均水平;其三,区域竞争压力加剧,与当涂、含山等周边县市在产业同质化竞争中,存在人才、资本外流风险。
财政收支矛盾同样突出。2025年上半年财政收入同比增长3.7%,但教育、医疗等民生领域支出占比达65%,制约了产业扶持力度。特别是在推进千亿级新能源产业集群过程中,基础设施配套资金缺口达20亿元。
站在"十四五"规划收官的关键节点,和县正以"三新两绿一高"产业定位破局,通过宁和市域铁路建设、长江禁捕智能化监管、皖江蔬菜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创新平台构建,努力将区位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。这座千年古县的新一轮蝶变,或将为长三角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范式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