阿敏啊668
1938年,一位女战士在众目睽睽之下,被几名日本鬼子轮流侵犯,但她却仍一言不发,恶狠狠地看着鬼子们,说道:“给我拍张照片!”
1938年,安徽和县的天空,一度晴朗明媚,却突然被浓重的阴霾所遮蔽。成本华,这位年仅24岁的女战士,毅然站在了敌人的刑场上,她的目光如冰,透露出坚定与无畏。
那张流传下来的照片里,她靠墙站着,破衣烂衫遮不住挺直的脊梁。嘴角甚至带着一丝冷笑,仿佛在说:你们能夺走我的生命,却夺不走中国人的骨头。可谁能想到,这张照片背后,是她被日军俘虏后,目睹战友牺牲、乡亲被屠戮的全过程。
那时的中国,像个被打断了腿的巨人,躺在地上任人践踏。南京城的长江边,浮尸成片时,对岸的百姓只能捂着嘴哭;甲午海战的硝烟里,邓世昌驾驶致远舰撞向敌舰,可腐朽的朝廷连炮弹都填不满药膛。弱国的尊严,轻得像一片羽毛,风一吹就碎。
成本华不是个例。东北的杨靖宇,胃里只有树皮草根,却在冰天雪地里跟敌人周旋到最后一刻;北平的沈崇,光天化日下被美军侮辱,舆论沸腾却换不来一句像样的道歉。这些名字背后,是同一个道理:国家弱了,个人的尊严就是奢侈品,连活着都可能是一种屈辱。
后来啊,黄旭华隐姓埋名三十年,在深海里造出核潜艇,让中国有了“水下长城”;邓稼先在罗布泊吞下辐射粉尘,用蘑菇云撑起核保护伞。他们说,“这辈子最大的愿望,就是让中国人不再受欺负”。这哪是愿望,分明是用命在补历史的窟窿——补那些因为弱小而被撕开的、淌着血的窟窿。
现在的中国,航母编队能在南海破浪,空间站在太空写满汉字,可每次看到成本华的照片,还是会心头一紧。不是记仇,是怕忘了:那些挺直的脊梁,那些带血的微笑,从来都在提醒我们——强大不是为了欺负谁,是为了再也没人能欺负我们。
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?欢迎在评论区讨论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