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徽和县破局突围,特色经济引领,2024年冲刺全省县域经济20强新篇章

和县 更新于:2025-10-08 02:37
  • 自信吉恩5c2
    安徽和县:破局突围,以特色经济叩开全省20强之门

    2024年,安徽省县域经济格局迎来历史性突破——和县以423.79亿元GDP总量首次跻身全省前20强,排名较上年跃升5位,增速达7.1%,位列全省第三。这座曾以传统农业为主的江北小城,凭借“蔬菜立县、产业强县、创新活县”三大战略,在长三角一体化浪潮中闯出一条特色发展之路,成为安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样本。

    一、蔬菜产业:从“田间地头”到“全国餐桌”的裂变

    和县坐拥“中国蔬菜之乡”美誉,蔬菜播种面积常年稳定在29万亩以上,年产量超57万吨。但传统种植模式曾面临“丰产不丰收”的困境。2023年起,和县启动蔬菜产业振兴“六大行动”,通过全产业链升级实现价值跃升。

    技术赋能提质效:建成8个省级蔬菜标准园,推广“稻虾连作”“绿色防控”等生态模式,良种覆盖率达98%。善厚镇万元村通过“党支部+合作社+农户”模式,发展稻米真空包装、粮食烘干等深加工项目,村集体经济收入从2021年的50.53万元跃升至2023年的106.68万元。

    品牌塑造拓市场:打造“和县辣椒”“和县黄瓜”等地理标志品牌,建成皖江蔬菜交易市场,年交易额突破30亿元。2024年,和县电商直播中心入选全国县域直播电商中心案例集,蔬菜网上零售额达15.09亿元,带动农户人均增收超3000元。

    三产融合增动能:规划建设“蔬博园”农旅综合体,推出采摘体验、研学教育等新业态,年接待游客超50万人次。万元村依托千亩茶山发展茶旅经济,带动30余户村民就业,实现“一片叶子富一方百姓”。

    二、产业集群:从“单点突破”到“链式崛起”的跨越

    和县锚定“三新两绿一高”(新材料、新能源、新装备、绿色食品、绿色建材、高端制造)产业定位,构建“一区四园”发展格局,2024年战新产业产值增长16.8%,占规上工业比重达42.1%。

    龙头引领强链条:天能电池集团(马鞍山)新能源项目总投资55亿元,分三期建设浮法玻璃深加工、汽车车用玻璃等产业链,全部达产后年营收将达100亿元。在其带动下,8家上下游企业落户,形成百亿级新能源产业集群。

    创新驱动塑优势:建成省级企业研发中心6家,与南京农业大学共建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和县分中心。安徽禾臣新材料公司攻克石英光掩膜基板材料技术,打破国外垄断,产品价格仅为进口的一半,年利润达2500万元。

    数字赋能促转型:实施“数字工厂”培育计划,支持宇邦新材料等企业开展智能化改造。2024年,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2.4%,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企业新增12家。

    三、营商环境:从“政策洼地”到“服务高地”的蜕变

    和县以“只要企业定了干,一切手续政府办”为承诺,打造长三角最优营商环境。

    改革破冰提效率:在全省率先实现30个事项“一件事一次办”,推行存量房交易“带押过户”,累计节省企业过桥资金2125万元。2024年一季度,企业诉求办结率达99%,营商环境评价居全市第一。

    以商招商聚资源:通过产业链招商、基金招商、场景招商,2024年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26个,总投资152.35亿元。安徽朗达电子科技公司从签约到投产仅用6个月,2024年产值预计突破4亿元。

    人才引育强支撑:实施“和州英才”计划,2023年引进各类人才2000余名,建成博士后科研工作站6家。安徽美华高科制药公司研发人员姜杰表示:“这里的人才政策、研发平台和生产团队都非常优秀,让我能安心从事创新工作。”

    四、未来展望:从“追赶者”到“领跑者”的征程

    站在新的起点,和县提出“五大重点”发展战略:推动蔬菜全产业链产值突破80亿元,培育“五百亿级”新材料和“超百亿级”新能源产业集群,争创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,组建大数据公司提升数字基建水平。

    随着宁和市域郊铁路、九华路过江通道等重大项目推进,和县与南京都市圈的时空距离将进一步缩短。这座曾以“万元村”为梦想起点的小城,正以“蔬写和美、智绘和州”的姿态,在长三角一体化舞台上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。#安徽二十强县#
    举报

你的回答

单击“发布您的答案”,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